張鐵志 (發表在FACEBOOK)

No politics today.

今天,我們在這裡不談政治,不談認為青天白日旗是「台獨」是多麼嚴重的認識錯誤,不談張懸事件如何反應出中國大陸民眾的愛國主義和消費主義(這些請見張曉舟的精采文章「小清新統一大中國」)

今天,我們只談搖滾樂。

很多人問過我,什麼是搖滾樂?和流行樂有什麼不同。

我看過最好的一個答案是,流行樂就是讓你舒舒服服的,是一種娛樂;而搖滾樂是要挑釁你,刺激你的思想,讓你覺得不安。

這其實不也就是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不同,或者嚴肅文學和大眾文學的不同,或者所謂藝術的意義?他們帶我們去認識、思考人性與世界的複雜多樣,幽暗深沈,而不只是爽、開心,或者流下幾滴眼淚。
尤其,搖滾樂或者更廣義的表演藝術,常常在現場挑釁觀眾:他們或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演出,或者突然脫下褲子──或者,各種政治表態。

剛過世的搖滾傳奇LouReed有一次在演唱會上,演出比較紓緩的音樂”HalloweenParade”,台下有人喊,「這太遜了,來一點搖滾吧!」他回說,「這就是搖滾,這就是我的搖滾,不喜歡你他媽的就退錢走吧。」
這是搖滾樂的態度。

Bob Dylan對歌迷的故事被說的更多次了。1966年,他在英國巡迴時,剛好和Lou Reed相反,他玩起電吉他的搖滾樂,而老樂迷期待他仍是那個木吉他的民謠,有人在台下高喊「猶大」,意思是背叛者。他不像Lou Reed那樣罵回去,但也說了髒話──跟團員說:把音樂他媽的搞大聲點!

該談談張懸了。

任何一個對張懸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搖滾音樂人」。這不只是說她的音樂形式,而是她不僅透過音樂去表達她對社會的思考(尤其是「城市」和「神的遊戲」這兩張專輯),也在音樂之外經常表達對社會議題,尤其是弱勢者的支持,不論是大陸的烏坎,香港的國教,台灣的原住民和農民議題。去年她更離開主流廠牌,回到獨立音樂人的身分,希望開拓不同的可能。
她的搖滾精神正表現在她勇於面對世界的獨立態度。

在我三年前和她的對談中,我問張懸,音樂對你來說是什麼?她說,「我認為音樂應該與社會做最強的連結。哪怕是一種逃脫,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社會的拒絕,或者鼓吹現今價值,它都應該要跟社會有連結。你的生活型態,你音樂切入的角度,其實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社會,你做的音樂就是你的生活態度,不是嗎?」
事實上,無論對張懸,還是對其它搖滾歌手或藝術家,她的政治或者其他理念就是她的音樂。這是不可能分割的。張懸早已不只是那個唱「寶貝」的小清新。

因此,當台下聽眾說No Politics today時,她顯然不了解張懸,也不了解搖滾樂,更不了解「政治」──因為「不要政治」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立場。

至於張懸說這面旗子不是政治,我不能同意,因為這當然是一種政治。她的意思或許是說她不是為了表態而表態,而只是表達一種她對故鄉的素樸情感;且在西方搖滾樂文化中,樂隊去國外演出,台下觀眾和台上演出者拿著國旗是再普遍不過了。國際體育比賽同樣常常如此。

說到底,這位同學或其他聲援者認為張懸不該在演唱會拿出國旗,不是因為旗子是政治的(美國樂隊拿美國國旗出來,或者中國樂隊拿五星旗可能都不會引起反彈),而是因為那是長期受愛國教育的她們所不熟悉、甚至覺得刺眼的政治或者政治符號,所以對她們構成一種精神挑釁。

這就是回到文章前半我說搖滾樂的挑釁精神。張懸不是要主動挑釁,但作為一個喜愛張懸的樂迷,你應該有起碼的搖滾態度,應該願意去接受不同的刺激,並且去思考張懸為什麼會接受台灣學生給他的這面旗子,去思考這面旗子對於她和台灣人的意義與情感,從而自我反思為什麼看到旗子會本能地不舒服。

當然這是這位學生沒興趣的,所以她說「We just wanna have fun tonight / 我們今晚只是想來開心的」。如果我是張懸,很抱歉,我聽到這句話恐怕會很生氣,因為我的音樂從來不只是提供fun的。

而我也要向這篇文章的讀者說,抱歉,今天我們談搖滾精神,是不可能不談政治的。


(本文原刊於騰訊大家專欄,此處稍作修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