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有個中文專欄,其中有個「簡化字不講理」,我日昨才知道,相當有趣。作者流沙河高齡八十二,是接受正體字教育的「前朝」遺老。他寫文章用手稿掃描上傳,力陳簡化字之謬。在金融時報網路上一篇報導稱,他的文章引起強烈的爭論,「喜歡的說他們看見了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反對的人說這是遺老思維」。

但正如同當年中共簡化中文,找的盡是些業餘者 (比如周有光,既不是念傳統訓詁學,也不是西方語言學,而是財經出身),流沙河也是半路出家接觸文字學。難道偌大中國,竟沒有人從事中國文字的研究?當然不是。光是近年出土的大量秦簡楚簡,就有許多學者在整理研究釋義,著作繁多,而且不乏以正體字排印。可是這些人為什麼不是呼籲推廣正體字的主要人物,反而是流沙河這些業餘人士?

流沙河認為中共之所以對恢復正體字一事處理消極,是因為「不願否定自己的革命成果」,但訓詁學者及書法家等慣用正體字的專家也對此事消極,我自己猜想,不免是私心使然。既然正體字在中國已經變成一種獨特的技能,當然不能恢復,這樣何以維繫他們的獨特性呢?

其實繁簡差別,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這麼大。我跟中國同事共事,網路交流都用正體字,沒有人跟我說他看不懂,希望我可以轉成簡化字。倒是兩岸隔閡,許多遣詞已經出現差異,真正不懂的,反而是對方的用語。因此,所謂簡繁之別,在我看來,時至今日,不過是純粹要強調區別才如此。而且弔詭的是,之前我看李照興的書,裡面提到,有中國人用在微博正體字發文,竟被人質疑「中國人為何不用簡體字」,顯然對某些人而言,正體字已經被排除在「中國」這個觀念之外,變成「異己」。

中國人缺乏學正體字的環境嗎?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在中國發現,凡要付費的翻牆軟體,多半會強調連網路遊戲不斷線。顯然很多在用翻牆軟體的中國人,並不是要用臉書或網誌,而是要翻牆到台灣伺服器玩遊戲。許多中國人為了玩,開始大量使用正體字 (因為相較之下,台灣人反而不太能理解簡化字),學台灣人的用語,甚至開始用注音符號,好理解台灣的「注音文」。但這無形中更強化「台灣人用正體字,正體字屬於台灣」的印象,許多中國人在網路詢問讀懂注音符號時,劈頭就說「台灣的注音符號...」,雖然有時會有正義魔人糾正是「中國」的,但現實狀況是,中國早就棄用這套系統,只有台灣還延續,它確實已經成為「台灣的注音符號」。正體字的狀態也許不致如此,但我看正體字在中國的使用狀態,已經成為妝點,出現在標示、招牌、菜單上,有錯也無妨,因為絕大多數人看不出來。而若他們用正體字排印書籍,則通常是古籍、學術研究,或是任何看起來艱澀難懂的書,完全成為小眾人才懂的「知識文字」,這種狀態,對中國的正體字學習環境,並不有利。

而且就算有心要恢復正體字使用,誠如流沙河所云,也沒有師資可以教導。長年使用簡化字,許多原本的用法早已被中國人遺忘。當中國人用「复」字時,究竟指的是「復」、「複」還是「覆」?我相信一般中國人完全分不出來。很多字原是正字,卻因為變成某個字的簡化,而永遠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像「叶」、「厂」、「么」,原來正字的字義與發音,大概只有中文系的教授才說得出來。要將文化摧毀很簡單,但要回復文化,往往曠日廢時,而且成效不彰。簡化字正是最鮮明的教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