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故與成熟

在中國工作的台灣友人於臉書上寫了一句「這國家 (中國) 的人是世故,卻很幼稚。台灣的人是成熟卻不夠世故」。

我對這句話很困惑。世故與成熟難道不是一回事?後來雖然從他的解釋中稍稍理解,比如說成熟的意思包含尊重對方的隱私,尊重對方是個獨立的個體。好吧,我確實不知道中國人如何處理私人情誼或人際關係,但世故?這又要怎麼理解?

但我有一種看法,如果「世故」與「成熟」並不是正相關,而是兩種不一樣的性質,我會認為這可以對應成「傳統中國習性」與「西方影響」的差異。如果說「成熟」是指人在處理情感可以有更為尊重別人的角度與態度,這毋寧是非常西方的。尊重個體、尊重隱私,這些都是西方傳來的觀念。而「世故」,我很容易就想到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看待事情不論是非,只求到處都能討好,這實在已經有點負面的意味,說好聽叫世故,難聽一點就是鄉愿了。

所以說,中國人丟失的其實沒有很多,中國人在台灣感受到的「最美的風景」,不盡然跟中國有關。文明與教養,從來不是從什麼孔孟禮教上去尋,而是要學習西方。雖說現在有錢人也開始拿著刀叉、喝著紅酒,學一些擺擺派頭的餐桌禮儀,但這跟真正的教養仍舊沒有什麼相關。若說美國人的禮貌不過是買東西會排隊、會幫陌生人開門之類的小孩子教養,中國人則是連這種教養都付之闕如。至於要尊重自己的家人或感情對象也是獨立個體,尊重對方的自由與隱私,這是連台灣人都不盡然能夠做到的事情,遑論中國人。

* * *

新工作做到現在,我不禁想,究竟我賦予這個工作的價值是什麼?

說實在,年逾而立來當一個生手,最大的困擾,其實是一種「時不我予」的嗟嘆。我承認某種程度上我的心態仍很幼稚,並不符合一個正常主流社會定義的年齡定位,我理當有相當的工作年資,在處理事情有某種成熟度,面對一些事情可以有一些熟練的反應。但這些我都沒有,我就像個一直處於初出社會的新人一般,然後進了這公司。

所以我其實有點抱歉,我捫心自問,實在不是他們需要的人。我一直不能進入某種狀態,可以掌握某種流暢老練的節奏。這可能是我有位同事是香港人也很有關係。他之前在一間外國的圖書進出口公司工作,繁忙的工作讓他訓練出一種明快緊湊的步調,他重視效率、希望能全盤掌握、面對事態有下意識的處理步驟,並且盡可能維持外表光鮮幹練,我認為這實在是一種太典型的香港人形象,折射出香港之所以是這麼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原因。而相較之下,台灣人,若是以我做為某種範本,無疑太過難堪。

而我進入這個工作,更讓我感覺,適才適用實在太困難,事實是,大部分的人都擺錯位置,若有人適得其所,真是莫大的福分。我想如果歐洲文明有什麼勝過我們的地方,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比較有能耐將人擺對位置。而我也某種程度上悲哀的感受到,壓力過高確實對我造成工作上的障礙,這在今日社會的語境,就叫「草莓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