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2013年4月27日,華盛頓郵報(原文連結

藝術家艾未未於2011年四月到六月間,因指控逃稅罪名遭到拘留;迄今他仍遭限制出境。本文係改寫自他於五月三日在世界筆會言論大會(PEN World Voices Festival)透過skype發表演說的部分內容。

2008年五月,芮氏規模8.0的地震襲擊中國。震央四川省汶川,上千位兒童喪失了他們的生命。他們許多人死在變成瓦礫堆的倒塌學校裡,學校偷工減料,因為建商和當地政府將這些錢中飽私囊,讓兒童身陷安全危機而大賺不義之財。當我在震後不久抵達汶川,數百個兒童的背包散落在地面。

我看著這些背包,想知道這些背包的主人。但中國當局用自然災害來規避校園建設的問題,迴避去解釋學生真正的死因。沒有確切的死亡人數,震災現場的狀況與學生倒塌的原因也沒有公布任何資訊。為要回應人民連珍貴人命的基本消息都無法取得的渴望與憤怒,「公民調查」小組成立,蒐集每一位喪生幼童的個人資料。我們希望給死者最基本的尊重。名字是人所有擁有最為基本的權利,這是我們可以證實此人存在最起碼的資訊。

我透過部落格徵募志工,有上百人歷經重重困難進行調查。我們許多人深入災區。儘管災區慘遭蹂躪,我們盡可能與父母親聯繫,進行訪談與蒐集姓名。我們將這個過程拍攝下來。在我們探訪期間,有25位志工遭到45次警察的騷擾、逮捕、毆打和扣押。2009年八月,我預備要出庭替作家及異議份子譚作人作證,他因進行類似的調查被控顛覆國家政權,但我被關押在四川並遭到警察毆打。四星期後我因腦出血緊急送醫,當時我在慕尼黑策畫一檔「So Sorry」展覽以向那些遇難的兒童致敬。儘管如此艱辛,但在許多人透過網路的支援,我們完成一份超過五千名學生姓名、生日、住址和學校資料的清單。

勇敢的人在兩邊在權勢不對等的情況下對抗時最能看得出來。個人為弱勢者仗義需要勇氣,但我們可以透過表達信念與立場得到勇氣。死亡人數成為不可碰觸的政治議題,但我們拒絕接受政府的沉默,以此成為要求政府改變並挑戰當權的呼求。

勇氣不是只存在單一運動當中固定不動的東西,而是需要不斷累積,經過時間的考驗。我們需要勇氣去面對挑戰。在這過程中,會不斷得到更多的勇氣。我們的生活經驗提升了我們的能力,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強化自己的意志去做更進一步的行動。這個社會只有當其中的人懷抱公平正義,知道自己的憲法人權是受到保護的,才會帶來勇氣。公民勇氣的孕育要從教育開放、資訊取得和體認到社會力量開始。

在此特別提到一點,在調查過程中政府官員對我們幫助甚夥。馮翔是北川縣當地宣傳部門的副首長,該地位在汶川東北數小時車程處,他還是一位羌族的詩人。他在震災中痛失愛子,在政府的壓力下無法吐露實情。我們在當地最主要的重災區蒐集時,他祕密透露大量姓名。但他因無法承受喪子之慟,馮翔在震災近一年後自殺身亡。

經歷幾十年來壓制表達自由與基本人權,活在中國的人通常缺乏勇氣。他們的聲音不是受到忽視,就是遭到抵制。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會喪失勇氣。在我父親那年代,人會因為在事件上有不同意見遭到判刑,直言不諱甚至會喪失生命。這種環境已經毀了數代人的人生。今日若有任何人想要在中國找尋真相,通常都會看作愚蠢無知。在這樣的壓力下,幾乎不會有人會鼓起勇氣爭取他們的權利。此外,中國沒有獨立的媒體,思想控制愈發極端。大家可以在網路上分享資訊和討論。但嚴厲的審查制度─像我的名字仍然不能在中國境內的網路中提及─證實了極權社會的脆弱。中國政府擔心輿論能夠得到資訊。他們害怕群眾會彼此認同,分享觀念。

在西方,人民在民主社會參與政治時都有一個先決條件:人權保障、司法獨立、相對獨立的媒體和言論自由的空間。如果連人權都沒有保障,人民就更不可能去想像擁有公民勇氣是什麼意思。(但也有例外:來自外國的侵略,民主政治對抗中的族群或宗教衝突,人權往往消失無蹤。)

在中國,憲法幾乎稱不上不可侵犯,其所賦予的權利得不到保護。在共產黨的控制下,沒有司法獨立,媒體專為洗腦宣傳所用。再怎麼基本的消息都不全面且扭曲。個人沒有宗教自由,集會自由,也沒有表達自己理念的自由。當1989年六月四日坦克開進天安門廣場時,中國社會失去所有形式的公民勇氣。近幾年,土地糾紛已經升級成數以萬計的群眾衝突,但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有意義的公眾水平。

當權者的伎倆是透過社會壓制異議者。但所有的鎮壓手段都有一些相同之處:沒有公共討論和直接反應。權力機構傲慢冷漠,他們熱中在決策過程中消除公眾直接參與。當不平的狀態越過倫理道德的底線,權力往往顯示出對自身及邏輯上的不信任。對挑戰者而言,對好的保護就是堅持立場、對公義的信心、相信人民得以改變。避免被對方影響,變成當初自己要挑戰的對象,也同樣非常重要。

沒有勇氣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人若沒有自由去將挑戰付諸行動,就如同花朵凋零。要得到自身幸福,勇氣不可或缺;我們需要陽光和水分來澆灌社會。我時常看到小孩勇於學習新的技巧和知識。他們暴露了自己的脆弱與天真,從失敗中學習,從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樂於犯錯與失敗,這種學習的方式才是生命的意義。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