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路上看到轉貼一個「雲道咖啡」的網頁,說是一位在台中東勢努力種樹的人所販賣的有機咖啡。我看了一下,覺得似曾相識,我才記起曾在商業週刊看過他的報導。不僅商業週刊對他吹捧甚高,從網路現存的新聞來看,他種樹已經種到連林務局都請他代言,還有一個很霸氣的稱號,叫做「台灣樹王」,儼然成為台灣護養土地的代表。

種樹當然好,能種在廢棄的山坡果園更是好。然而無獨有偶,我在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看到另一種「造林」示範。節目中報導戴良彬先生在嘉義買下檳榔園,希望能夠重現台灣百年前茂密叢林的景色,但他的做法和「台灣樹王」賴倍元大異其趣。賴倍元是將原本廢棄果園裡的果樹盡數除去,再種下他認為有價值的樹,還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來除草、澆水,甚至修剪。然而戴良彬不種樹、不除草、也不澆水,他只是等待大自然慢慢復原,恢復自有的生機。



商業週刊報導,賴倍元盡種肖楠、牛樟等高經濟價值的樹種,雖然他稱這些樹木絕不砍伐販賣,但從圖片中,我看到一大片林相單一的針葉林,宛如日本人在溪頭杉林溪一帶所種植的柳杉林。這種人工植林,從來就是為了迎合人的利益而產生,如果賴倍元不圖植樹獲利,為什麼要循這種經濟造林的模式呢?台灣的森林本來種類多樣,但台灣的人工造林,卻只種植特定幾種有「價值」的樹,其實還是以營利的眼光在看待台灣的大自然。誠然,若台灣要發展林業,選擇人工造林,不斷疏伐、補植,也沒有什麼錯,但把這種舉措高捧成「呵護台灣大地」,不免過譽。如果真的想愛護台灣的大地,不是應該讓大自然自己休養生息,為什麼還要刻意去種「人」認為有價值的樹,用「人」的觀點去分有用的跟無用的植物?

我希望賴倍元只是認識不足,而不是故意混淆視聽。他可能沒聽過「無用之用」的說法,讓大自然自己復育,才是保護台灣大地的真諦。然如今兼賣咖啡的賴倍元被媒體政府交相吹捧,還山林於自然的戴良彬,卻只有公視才去報導。如果我們真心要保護台灣的環境,為什麼不挑一個最有益、也最簡易的方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