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BRADSHER,2012年6月22日,紐約時報(原文連結

正當中國經濟持續成長時,中國著名企業高層和西方經濟學家卻稱有證據顯示地方政府假造經濟數據,好掩蓋問題的嚴重度。

由於電力需求降低,電廠燃煤愈來愈少,中國最大的礦區所積累的過剩煤產量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電力主管高層說,當地官員強迫電廠主管人員不得向北京報告大幅下滑的訊息。

發電量和耗電量經常被視作經濟活動的指標。外國觀察家乃至一些中國官員都以此為據,作為評斷中國經濟實際發展的金科玉律,因為對很多國家而言,在中國收集或報導出的數據都無法信賴。

的確,根據企業高層和經濟學者指出,部分省市的官員會誇大經濟產出、企業收入、企業盈餘和稅捐收入。官員以此刺激商業,做兩套帳本,顯示增加業績和納稅其實是不存在的。

企業高層與經濟學者粗估不正確的統計資料會誇大經濟指標約1到2個百分點。這就夠讓一個極糟的經濟訊息變得不那麼糟。企業高層與經濟學者要求匿名,這些以經濟數據和商業交易為生的人,害怕會因為跟中共當局往來而陷入危險。

位於北京的國家統計局彙編絕大部分的國家經濟資料,他們否認經濟數據灌水。發言人稱:「這根本毫無事實根據。」

有人仍相信官方數據。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執行長Mark Mobius曾在懷疑中國經濟是否真的遭遇困境時,引用公布的發電量。「我不認為經濟狀況會那麼糟,只要看看他們的發電量便知。」他說。

但與相關機構有聯繫的經濟學者說,官員已經發覺發電量數字可能灌水,開始進行調查。

中國經濟數據的品質和準確度素來遭到質疑,但如今這種憂慮已經高得很不尋常。今年是自1989年以來首次經濟巨幅下滑,恰巧正是十年一度中共領導轉移的時期。

各級政府迫於北京在未來十年可能的升遷轉調,壓力紛紛向北京匯報良好的經濟數據。據企業高層與經濟學者的說法,經濟活動的預測因為捏造數據,變得更為困難且難以捉摸。

一位電力部門的行政人員說,「政府官方不想看到負面數據,」所以他們要電力相關部門在用量下滑的報告中必須是零。

另一位中國大企業高層得知中國沿岸兩個重要的工業省份山東和江蘇電力數據,稱兩省五月份的用電消耗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0%以上。西部地區電力消耗亦有部份地區下滑。然而,統計局內部的經濟學家說中國境內的都市和省份回報的用電消耗數據都是持平或有少許上升。

全球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亞洲煤炭資深分析師Rohan Kendall稱,由於煤炭運輸高過華南電廠的需求,秦皇島港的煤炭儲備本月已達950萬噸,超過了2008年11月的最高紀錄930萬噸,當時正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前不久。

中國一位管理部門人士稱,中國另外三大煤炭儲備區(天津、曹妃甸、連雲港)亦創了紀錄。

今年春天許多中國經濟指標都顯示出下滑的跡象,不動產投資的成長幅度是自2001年以來最低。工業生產的年均增長率低於10%,五月份發電量僅較去年同期上升3.2%,而較四月僅上升了1.5%。

但問題在於實際的下滑可能會更糟。偏頗的政府數據或可解釋何以油價、煤價和銅價等商品價格在春天大幅跌落,即使中國官方數據上的經濟活動衰退的相當和緩。

官方數據動了手腳實有跡可循,一些消費品和建材批發商說他們的銷售量已經低迷到只有2009年初的水準。

在釋放不準確的數字於輿論和金融市場的同時,內部參考數據仍然相當精準,這或能夠解釋何以中國人民銀行這個月初毫無預警宣佈降息。

高盛和其他機構多年來的研究都認為中國的研究人員在拉平每季的成長數據,在爆發成長時低估數據,在經濟衰退時誇大成長。

中國官方也使得過往中國經濟數據的可靠度疑慮提升。維基解密公開的一份美國外交電報顯示,外界認為今年秋天可能會接任中國總理的李克強,於2007年稱,他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數據大多是「人造」的,所以不可靠。

李克強告訴一位美國外交人員他只看三項指標,因為他認為這三項比較不可能捏造:用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放款。

國際能源機構的中國能源專家Jonathan Sinton說,他沒聽過中國電力部門會提供假數據,他懷疑五大電力公司會做這種事情,他們負責生產中國半數的電力。

他說,「如果出現問題,應該是出在規模較小的電廠。」並認為這些人最終仍要用準確的資訊整合燃油、電力和金融帳戶。

渣打銀行的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說,透過額外的銀行放款以刺激消費,中國經濟仍有可能在秋天時復甦。

但由匯豐銀行和Markit為主,獨立於政府的中國製造業採購部門調查,給出自2009年5月以來第二悲觀的解讀,只好過去年十一月。當時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短暫劇烈的信貸緊縮。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