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好不在於繼承了中華文化傳統」一文,網路上已經有太多轉錄,我已經不知道廖先生寫於何時,甚至不能確定原始版本(四處轉錄的文本中似乎有刪節)。但是文確實也是我心中某種程度的想法。大陸人讚揚台灣人,時不時就要扯到中華傳統文化,不過是「血濃於水、同宗同源」的婉轉說辭,最終不脫兩岸統一之論調,台灣人怎麼可能聽不出這言外之意呢。所以這種稱讚,實在不講也罷。

再者,大陸人所稱讚台灣人的特質中,多數確實跟中華傳統文化無關,倒和日本息息相關,如果去過日本,大概就能理解。日本素以乾淨有禮著名,像我去京都,一百多萬人的都會,出了車站,不要說地上紙屑俱無,連空氣都是乾淨的;我在路上碰到下雨,在外頭小攤子買傘,不過區區四百元日幣一把傘,一位老太太對我謝了又謝,細心把標籤拿掉,雙手接過金錢。但凡日本人周到服務、環境衛生、市容風景,台灣無不傳頌、亟欲效法,再加上日系企業引進日本方式的服務進來台灣,耳濡目染,台灣亦成為服務業禮數周到的地方。當然,台灣也有些獨特處,像是台灣特別容易有「客製化」的服務,最明顯的就是泡沫紅茶店,要什麼糖份、什麼溫度(或冰塊量)、加什麼料,都可以任君選擇,我甚至聽過「加三塊冰」這種刁鑽的要求,店員仍應允不迭。這可能是高度競爭之下的結果,或可以歸之於商業競爭的好處。

但像是老闆愛與大陸遊客閒聊話家常,會有額外特別的招待,可能又是另一種心態。當然,如斯情狀,自可以說是「中國人好客的傳統」,卻往往只有大陸遊客(甚至獨只有大陸遊客)有如此待遇,台灣人一般是不太會有的,也難怪韓寒盛讚台灣之餘,亦不免捉狹疑心是「組織方安排的」。

我不把此當作好客,而是好奇。雖然大陸人士可以來台遊覽,但多局限特定地點,所以台灣仍有許多地方少有大陸遊客,尋常台灣人仍多少對大陸人好奇。當然,台灣已經許可大陸人自由行,不過限制很多,成行的人在大陸來台遊客的比例很低。要是身處台北故宮,每天看著大陸遊客扯大嗓門嚷嚷、坐在花台抽菸、買紀念品爭先恐後,再怎麼「好客」,恐怕都要磨耗殆盡。所以廖信忠說的沒錯,溫文有禮的社會是要相互尊重的。一個兩個,台灣人或許還瞅著新奇,待之若上賓,若像蝗蟲一樣蜂擁而至,恐怕滿臉只有厭惡了。

話說回來,廖信忠的對「公」的理解,我想可能不是從費孝通來,而是從某些親日的本省老人(像李登輝)而來。對他們而言,中國人是「有私無公」,日本人則是「公而忘私」,所以他們緬懷日本人的統治,不滿國民黨的吃相。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我不知道,然而這如果是老一輩本省人常見的觀點,則任何有關「公德」的養成,基本上都要上溯日本殖民時期。確實台灣是自日本殖民之後,方開始要求衛生整潔(為了消滅熱帶傳染病),甚至在中日戰爭中後期,日本要求台灣人「奉公」,強加灌輸對「皇國」的犧牲奉獻,要台灣人投入戰場。顯然這個「公」,跟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多大關連。而且這個「公德」的強制性,也不完全,比如台灣一般民宅,多半將陽台圍成室內,外面再安上鐵窗,私毫不顧及外在市容美觀,結果就是台灣各地城市風光都宛如貧民窟一般,非常鮮明呈現出台灣人自私的一面。

對台灣人態度的評價,蘆笛之言頗可參考。他認為台灣與其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維護有功,莫若稱西方民主化較為徹底。至於大陸人,一則無西方民主思想浸淫,二則中國文化盡被掃蕩,兩相比較,方有明顯的差距。我想這可能也是大陸遊記(特別是韓寒之文)說不出口的,說台灣因為民主自由所以有今日的文明社會,太過不堪,說台灣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比較掛得住面子(畢竟不是自己的問題)。成全了民族自信,又躲開敏感的政治制度,不啻兩全其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