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
(中國的高速增長得利於數百萬民工從農村移入城市)

Jaime A. FlorCruz,2012年1月20日,CNN(原文連結

「Jaime's China」是關於中國社會與政治的每週專欄。Jaime FlorCruz自1971年到中國求學工作,他在北京大學讀中國史(1977-81),並擔任時代雜誌北京特派員與總編輯(1982-2000)。

北京─不過四年前,農民周杰(音譯)一家人仍住在安徽鄉下,守著一小塊地,種植穀類或其他作物。

如今他們住在北京郊區,向當地農民租賃小屋。

清晨他開著小貨車,趕在他載運要賣的建築材料前,送他七歲的女兒到民工學校上學。他的妻子為了增加家裡收入,到城裡當家庭幫傭。

周家和其他數百萬名農民從自己的家鄉移居到城市。他們是中國都會的新移民,這個隊伍不停在成長。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周的報告,截至2011年,中國估算有超過6億9千萬都會居民,占13億4千7百萬人口的51.27%。較前年增加了2千1百萬人。

與此同時,農村人口下降了1千4百萬,為6億5千6百萬人。

這是中國都市人口首度超越農村人口。

「這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變化之一。」溫哥華卑詩省大學名譽教授即人口專家Aprodicio Laquian說。

「這與歐洲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類似,只是中國壓縮到幾十年之間。」

傳統上,多數中國人從事農耕以求餬口。

許多人到如今依然如此,但人數上已經大量減少。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使城鎮的規模擴大。根據《今日中國》指出,如今中國有超過160座城市人口超過1百萬。

巨型都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創造工作與財富。

由於都會的工資遠比鄉下來的高,吸引數百萬農民前往。他們成為「流動人口」,每日進出中國的都會地區,在建築工地、公共建設項目、餐廳或家庭打零工。

官方稱這樣的人全國大約有2億。

「他們做城裡人不想在做的粗重、骯髒和危險的工作。」任職於政府機關的北京居民吳寰(音譯)如此說。

這些農民,也被稱作「民工」,雖然在城市工作,但多數仍保有自己的農地。

由於戶口的限制,他們難以成為合法的都市居民,這個已經沿襲百年之久的戶籍登記系統將人民分做農村和都市居民。

拿不到都市的戶口許可,他們難以享受到都市居民所享有的醫療、住房和子女教育的補助。

戶口制度成為爭議的源頭,專家支持廢除,而都市規劃者擔心大規模的移民。

批評政策的人稱這制度導致對民工的歧視,並加深階級之間的緊張。

有些民工有暫時的居住許可,但取得的過程繁瑣而昂貴。吳寰開玩笑說:「差不多跟辦美國綠卡一樣難。」

但由於吸附了鄉村的剩餘勞力,加快了中國的都市化進程。中國當局正逐步放寬法規。戶口制度尚未正式取消,但愈來愈多城市允許農民遷入,有暫時的,也有永久的。

都市化運動正在改變中中國的風貌,使其更具都會性且更繁榮。

「都市化將是大規模社會變遷的引擎,它提供了就業機會。」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李培林說,「它將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型態、生產方式、職業結構、消費習慣和價值體系。」

但都市化也帶來問題,如犯罪率上升、交通和住房擁擠和社會對立。

專家說,就如同他們所擔心的,新的都市居民帶來財政和基礎建設的巨大壓力。

「都市人口的增加挑戰分配資源的能耐。」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說,這也是為什麼巨型都會北京或上海試圖限制人口的成長,而同時中小規模的城市則鼓勵民工將農村戶頭遷移到都市。

中國希望能避免「城市病」,像是大量失業、過度擁擠、水電短缺及貧民窟。

湖南師大的教授朱翔警告要預防「像拉丁美洲國家那種『過度都市化』,都市化的速度高過經濟的發展。」及「都市化邊緣的新窮人」,一如許多非洲國家。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對都市化人口統計的報告感到樂觀。

「中國只是在地理上都市化,而非人民都市化。」一位新浪微博的網民Guangmotuan說。

「許多人民仍像是活在中世紀的農夫。他們的生活作息和文化水平不適合現代都會。」

亦有微博網友擔心食物。

「如果都市人口增加,就有更多人無法耕作。」于齊(音譯)寫道,「若種田的人愈來愈少,過幾年也許米價就會比房價來的貴了。」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