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會擁有西方藝術的品味嗎?

2011年10月22日,經濟學人(原文連結

商人對10月16日在倫敦結束的費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秋拍相當緊張。國際金融海嘯並沒有讓富裕的藝術愛好者減少他們對藝術的喜愛,但已經讓他們沒那麼有錢了。拍賣商擔心他們在七月之前修改的圖錄價格過高,他們給賣家的價格保證會反噬到自己身上。

藝術界將拯救之路寄託到東方。根據歐洲美術基金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交易市場,僅次於美國。中國拍賣行和畫廊去年的交易金額八十三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23%,至於美國則是34%。

僅就拍賣會而言,中國已經是首位。藝術市場資訊網頁Artprice稱,去年中國公開拍賣會銷售占全球藝術買賣的33%,其次是美國佔30%,英國19%,法國5%。(畫廊和私人經銷仍在初期發展階段,所以多數中國買家在拍賣會上購買)佳士得稱今年秋拍的買家有13%是亞洲人。

到目前為止,中國收藏家主要仍是購買中國藝術品,從古玉到現代繪畫。「所有文化的積累都是從自己的藝術開始。」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說。問題是,中國買家會開始培養西方藝術的品味嗎?有些專家看好他們。今年一月,當代藝術藝廊高古軒(Gaogosian)在香港開設第一間亞洲據點。其競爭對手白立方(White Cube),則宣布明年跟進。

今年中國買家競奪到的著名西方作品屈指可數。有位富裕的畢卡索粉絲在五月的時候,在蘇富比花了兩千一百四十萬美金買了「閱讀的女子」,據說是位中國人。七月分,一位在大中華區的買家在佳士得花了五百萬美金買走米開朗基羅的黑色炭筆素描。「他們會轉入國際領域。」香港的佳士得亞洲藝術部門主席石俊生(Jonathan Stone)預測。香港高古軒的Nick Simunovic則稱,東西方藝術品味的落差正在縮小。

但其他人則持保留態度。在紐約專事經銷中國藝術的James Lally懷疑中國收藏家會對「老大師(Old Masters,指西方19世紀以前具藝術史重要地位的藝術家)」有興趣。「沒有證據顯示中國人會跟日本人一樣對西方藝術有強烈的興趣」,英國拍賣行博翰(Bohams)亞洲區主席施福(Colin Sheaf)也這麼認為。日本早在十九世紀即打開門戶接受外來的影響,但中國一直都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多數西方古典藝術係宗教題材,對中國文化而言非常陌生。無神論者對聖彼得殉難圖可能不會有什麼感動。

而且,中國收藏家對自家東西尚且追求不暇。毛澤東曾要摧毀他們的古老文化。如今中國人有了點錢,就想把過去找回來。如斯狂熱讓中國藝術的價格創下新高。五月份在中國嘉德(中國最大的拍賣行之一),就以四億兩千五百萬(折合六千五百萬美元)賣出齊白石一幅水墨畫。

後記

中國成了全世界的潛在救星,藝術界亦然。如今西方富國一個個身陷金融危機當中,以金字塔頂級階層為主要客源的藝術市場,也不得不將眼光投向中國。尤其中國人近幾年以極闊綽的手筆買下大量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或藝廊自然也希望他們能將眼光轉向西方藝術品。

但,就如這篇文章後面所說的,中國人是否會把興趣轉移到西方藝術品身上,仍是一大哉問。

除了文中所提到原因外,中國人買中國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有很大的理由是基於「雪恥」。他們希望當年因為戰亂偷盜流失的中國文物盡可能回到中國本土,一如北京故宮副院長楊新所發下的豪語,他希望所有從清宮流失出去的文物,最終都能回到紫禁城。

有了民族主義在背後推波助瀾,他們對海外的中國古代藝術品自然是殺紅了眼。但就西方藝術的層面,他們的興趣顯然就薄弱很多。這是完全不能跟日本人比的。日本早在明治維新以後,就極為努力追隨西方藝術的發展,當徐悲鴻對印象派或立體派仍不屑一顧的時候,日本人早已追摹上去,亦步亦趨。某種程度上,日本幾乎是放棄了傳統的藝術品味,完全以西方為主(比如日本的「南畫」在戰後淪落成業餘的教養科目或工藝品的附庸,完全失去藝術價值),所以日本對於西方藝術的愛好可想而知。文中提到一位中國人買下一張畢卡索的畫,但日本有一座畢卡索美術館,光是這樣就可以想見兩者之間的差距。

其實整個華人圈一直都缺乏對西方藝術的涵養與品味,哪怕是最西化的香港,也沒有出現以西方古典藝術收藏為主的美術館或公立藝廊。凡是在前英國殖民地生活的華人,無不以穿西服、吃西餐、口操牛津腔英文為高雅上流的象徵,唯獨不需要藝術品味來襯托。台灣更不用說,對於西畫的認知一直停留在日本人帶來的影響上,沒有一點點進步。在這種情形下,收藏家對西方藝術興趣缺缺,實是常理。

至於當代藝術市場,顯然已經成為獲利工具,跟藝術品味與眼光無甚瓜葛。這種情形在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明顯。前幾年的炒作哄抬,如今已經降溫,而且買當代藝術的買家,其實主力也非中國人,還是以歐美人士為主。中國人最終仍是以「雪恥」為目的,買的多是古代書畫文物一類。

這種「雪恥」已然有些成效。之前有一些「重量級」文物書畫出現在拍賣場,都是從日本流出。戰前日本收購的中國文物,終不敵日本的長期不景氣,紛紛脫手,而中國人也趁此機會以高價買回來。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流失,甚至引起學者關心,還公開呼籲,希望私人藏家將作品留在日本國內。不過,這也不能看成是單純的勢力消長,日本在中國美術史的學術地位仍然相當權威,公立的博物館還有許多重要的中國古代藝術品,而日本在西美史的涉獵與西方藝術的收藏,仍是中國難以匹敵的。中國人要從民族主義的激情昇華成藝術品味和眼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 藝術市場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