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南京展出的兩只瓷盤,故宮博物院公布的受損瓷盤圖片,其與左側瓷盤一樣出土於明代古墓。)


故宮摔碎瓷器這件事情,我本以為嚷嚷兩天,再透過官方封鎖,大概就無聲無息了。想不到這新聞居然還有後續(連結),我頗有點意外。看了網路報導才知,原來是那位爆料的網友「龍燦」(博客連結)在微博上又發了新帖,繼續大爆料。而且我有點納悶,這事情居然繼續在網路傳播,沒有被「河蟹」掉。難道北京故宮這麼不得人緣?

這網友又說了什麼?報導轉錄了他的微博內容:

信誓旦旦地說以前沒有出過事的陳院長,看來需要我給你恢復記憶:幾年前,陳院長還是宮廷部負責人時,宮廷部扔廢棄木箱,結果將10多件佛像也扔了,結果被對方單位膽戰心驚地送了回來。估計這哥們在想,故宮,釣魚不是這種玩法。

06年前後,一級品,明代法器人爲損壞,有木有,有木有?你們報了嗎?

08年的呢?佛堂舊址上二級品佛像損壞,有木有,有木有?你們報了嗎?

您的愛將,任萬萍主任的胳肢窩沒夾住那件沉重的歷史,碎了,有木有,有木有?你們報了嗎?

還要我繼續嗎?給故宮留點面子。畢竟,雖然裏子已經沒了,但至少將巍峨裝到底,保住我們對歷史和文明那岌岌可危的敬畏心!


他駁斥北京故宮副院長說故宮之前都沒有發生過事情,一共講了四件事情,最後一個語焉不詳。簡而言之,故宮怠忽職守不是一天兩天,文物在故宮從不安全。我雖然很難過,但已經不太意外。對岸對文物保存這件事情,似乎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重視。一方面也是挖出來的東西量實在太大,一旦多了,不免就把價值給稀釋掉了。我之前去陝西河南的時候,感觸很深。這裡是古代的中原,在唐亡之前,一直是文化政治的中心,從西安到洛陽,地底下挖出來的隨便就是唐代漢代的東西,數量之多,品質之精,是台灣人不能想像的。隨便一個小小的市立博物館就有戰國的青銅器、六朝的青瓷,什麼唐三彩宋瓷之類,更是多到連數都懶得數。台北故宮有一件唐代的仕女俑,放在一個獨立的展櫃裡特別介紹,還有一大堆以他的形象為參考的紀念品和Q版娃娃,地位尊隆。但類似的文物,哪怕只是「區區」的永泰公主墓展示館就有好幾件。小雁塔旁邊的西安博物院,高達一百五十公分的仕女俑一列排開,恐怕有十幾件,無論是質是量,都讓我瞠目結舌。

這只是我在大陸行所見的一小部份,其實一路參觀博物館,都屢屢被其中的藏品和毫不相稱的展覽保管方式所驚嚇,一方面讚嘆古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感嘆他們在這種地方遭受到這樣待遇,甚至在西安最好的陜西歷史博物館也不例外。我的感覺是,大陸人並不在乎這些文物的藝術或學術價值,他們只是在炫耀這些挖出來的東西,以為有了這些東西,自己就是文明古國,就多偉大多了不起。如今這些文物又成為他們賺錢的工具,到處巡迴展覽,賺高額的回饋金。

北京故宮大概也不脫類似的心態。中共建政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哪裡挖出來珍貴的文物,一定都往北京故宮送,再加上許多上繳的文物收藏,讓北京故宮佔盡好處。獨尊故宮的現象雖然已經不再,但我相信過去所累積出來的習氣,一時半刻是改不過來的。

相較於網友爆料的內容,我在報導裡看到其他的消息,反而更令我震驚。當央視節目拍到壓碎的瓷器影像曝光之後,便有人懷疑節目中所見到碎裂的瓷器並非哥窯。報導訪問南京市立博物館的人員,才知道畫面上的瓷器原來是明代墓葬的出土文物,是北京故宮用「一堆明清瓷器」換來的。我簡直不敢置信,原來文物是可以用「換」的!只因為它是北京故宮,就可以這樣隨意的把自家收藏當作商品一樣任意的交換嗎?他們究竟是怎麼看待自家的收藏呢?如果北京故宮碎裂的瓷器當初真的是這樣入藏,他們會壓碎藏品,我想也不過是剛好而已。

另外一個我難以想像的事情在報導中並不重要,但也可以一窺北京故宮,或者是整個中國學術界的隨便心態。據南京市立博物館的人員和江蘇省社科院的研究員稱,故宮用明清瓷器換走的宋瓷,一開始其實被定為南宋官窯,是北京故宮自己改官窯為哥窯的。官窯和哥窯差在哪裡,我不是很清楚,若根據台北故宮現在的看法,所謂的哥窯,可能是龍泉窯系的產品。這些爭論姑且不論,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哥窯從來沒有任何考古遺址(比如燒窯的地點)可以佐證,最明確的作品都是清宮的舊藏,也就是沿用清宮舊稱的傳世品。在不能夠確定哥窯的風格特徵,傳世品也不足為憑的情況下,北京故宮居然就這樣貿然把墓葬挖出來的瓷器冠上哥窯的名稱,實在太過於隨便。我不知道北京故宮的根據是什麼,但我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是他們譁眾取寵的方式。因為南宋官窯的件數遠比哥窯來得多,而哥窯的傳世品絕大多數都在台北故宮,所以他們拿出土品魚目混珠,想要藉此提升收藏品的珍貴程度。文物為了要滿足他們的炫耀心理,就是「山寨化」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北京故宮的水準,何其可悲。

我之前寫過兩岸故宮(連結),覺得北京故宮在發展上有定位的難題。一方面故宮要照料龐大的紫禁城建築群,一方面又要管理大量的文物,還多達一百八十萬件。究竟故宮要以紫禁城為主,還是以文物為主?我沒有去過北京故宮,不過據去過的人說,去北京故宮不過就是幾個主要建築物看過一圈,就走了,文物也沒看到幾件。與其說故宮是博物館,還不如說是觀光景點,跟去逛天壇、長城是差不多的意思。這樣的北京故宮如何肩負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功能?若藏在北京故宮裡的文物不能透過展覽跟大眾分享,那跟過去清廷內府的狀態有什麼兩樣呢?而且北京故宮對於外人研究他們的藏品姿態甚高,不僅索價高昂,而且手續重重,官僚氣息濃重。雖說他們的東西不見得是「敝帚」,但這種心態實在難以恭維。如今北京故宮頻頻出包,實在怪不得我要用看笑話的心態對待,也很難不如此對待。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