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欖仁


友人去高雄閉關寫論文,見識到「臭樹」威力,在噗浪留下感想。原來所謂臭樹,即是開花的馬尼拉欖仁。據說臭味如屎臭,若剛好站在樹下,幾不能呼吸。新聞也有提及,大概頗有干擾。

猶記以前在學校第一次聞到異味,臭不可擋,方知是校內所植的大葉山欖開花時散發的氣味。研究大樓門口左右各有一棵,有一年大概是氣味異常濃郁,引起在大樓上課的學生不滿,然而他們找錯禍首,以為是大葉山欖旁邊的苦楝,不幸讓這美麗的樹種擔了「臭臭樹」的黑鍋。

台灣似是近十年才開始注意到行道樹氣味的問題。可能以前樹小牆新,問題尚未顯現,等到樹成熟了,開始開花結果,相關問題才隨之一一浮現。但細究這些「問題樹種」,其實多半是都市規劃者所愛用的「優良行道樹」。比如大葉山欖,是台灣原生樹種,樹型優美、耐污染、少落葉、低維護、樹齡長,幾乎無懈可擊,只是開花時有腐敗氣味,若大量栽種,氣味更是難以忍受。而外來樹種像馬尼拉欖仁、掌業蘋婆、黑板樹等,本來都是取其成長快速、維護容易,想不到後來衍生出種種問題,當年的優良行道樹,如今卻變成燙手山芋,政府擘畫之缺乏遠見,連行道樹亦不例外。

在台灣,似乎沒有人把行道樹當一回事。大概都是近年流行什麼種什麼,也不好好評估樹種本身的優劣,挑選適合的樹種栽種,乃至之後的維護修剪,也草率行事。像台中以前好種黑板樹,還把它選作台中市的市樹,把這種樹吹捧入雲。如今卻因為長勢過猛,根系太淺,容易撐破人行道或管線,外加開花時的異味和結果時滿天飛絮,引起許多民眾不滿。市府的應對之道,多是藉移植之名挖走舊樹,種上其他樹種,至於挖走的,就任慿生滅了(通常都是死滅一途)。如此短視,讓台中二十幾年長成的林蔭,突然間像是要推倒重來似的,貽害甚鉅,還讓黑板樹等樹種慘遭污名。實在樹木何辜,真正錯的,應該是那些草率種樹的政府官員。

其實不只上述的樹種,很多台灣人心儀的行道樹種看似美麗,也有著必須要忍受的缺點。像溫帶地區喜愛種植的銀杏,秋天時一樹金黃,美不勝收,但銀杏落果有惡臭,美麗的樹蔭便成了難以靠近的地區。據說法國梧桐春天會有大量毛蟲孳生,屆時大蟲小蟲落一地,想躲都不能躲。柳樹春天的飛絮極為有名,我想人人皆會想到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古代柳絮的詩情畫意,到了現代就變成虛弱都市人的過敏原。而日本山區大量栽種杉木以保持水土,後遺症就是幾十年難以根除的花粉症大流行。這些都是人類扭曲自然要承擔的苦果,臭樹怪味亦然。為了圖方便或某種實用價值,一定得付出相當的代價。若政府連這點事情都不想費點心思,我們也不用奢望他們還會有什麼更好的作為了。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