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恐怖片製造


日本發生嚴重的地震,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不可避免,兩邊的新聞處理也成為比較的對象,私‧生活意見一文在網路上大量轉貼,日本的冷靜對比出台灣新聞更像跳樑小丑。但不久抹茶糰子也刊出一篇文章,覺得日本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好到哪裡。今日(三月十三日)膝關節的文章彷彿像是正反合一般做出「結論」,千怪萬怪,終究還是得怪後台老闆,甚至是觀眾。如果新聞不過是一場場實境秀,其表現出來的結果,多半就是觀眾長時間以來的取捨。

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約莫是我的大學時期,在一次吃飯的場合,剛好電視在播張雅琴報新聞,我學長說他喜歡張雅琴報新聞,理由似乎是比較活潑親切一類。那時張雅琴已經非常知名,大呼小叫的播報方式開始往各個新聞台蔓延。要說觀眾正是讓台灣媒體敗壞至此的始作俑者,似乎也不為過。

不過,怪物既已養成,要再收伏,只怕沒那麼容易。之前有過一陣業配風波,看似有點成效,但也僅止於報章雜誌。至於電視新聞,每次不滿每次罵,卻從來沒有效果。台灣新聞這麼愛轉抄網路消息,唯獨在這件事情上裝聾作啞,一概視若無睹。而我們真正能具體落實的反制行動,也不過是把電視關掉,或是轉切到NHK而已。收伏台灣媒體的戰爭,仍很艱辛。

每次看到這些災難畫面,我都會想到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雖然桑塔格寫的是戰爭,不過先進國家大都沒有立即的戰爭危機,取而代之的是規模愈來愈駭人的天災。對台灣媒體而言,觀看(regard)似乎比不上消費(consume)來得貼切,不過對一般民眾來說,災難絕對不僅止於「觀看」。天災和戰爭最大的差異,在於天災之不可對抗,也不存在正義公理的價值判斷。天災只能防範、只能減輕,就像日本此次地震,再怎麼完備的措施,也不過只是把災害降低,地震海嘯來了,我們只能任憑魚肉,等待災難結束,再設法補救。這種巨大的無力感,讓觀眾很難帶著安全的距離來看待。日本地震,台灣何嘗不會?如斯恐懼也反映在台灣新聞台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日本地震的新聞,宛如台灣也是災區。

另見新出現的批評台灣媒體及政府的文章:
台灣媒體,你們到底要腦殘到什麼地步啊?!
台灣海嘯逃難記
中國時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