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來京都的第一天,天氣濕寒,小雨不斷,前一天有震撼教育,還要按既定行程走,頗考驗我們一行人的能耐。不過難得來了,管他下雨下雪,總還是得去,而且也確實不負期望。

我們走到京都車站前搭公車至銀閣寺,一早塞滿觀光客,特別是台灣觀光客,居然坐了半車,還有五六位英國人在我旁邊不停嘰嘰喳喳。京都公車暴衝的狀態不輸台北,但他們停車的時候會熄火,我覺得這樣挺不錯,但日本計程車排班等客人,卻沒有熄火,讓我以為他們是避免排放廢氣的想法又疑惑起來。

公車不論遠近,一律兩百二十日圓,相當昂貴。但日本車資大抵如此,搭電車地鐵類似的距離,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價錢,所以安排景點,至關重要,相近幾個走路就可以到的地方,就盡量排在同一天,不用日日往返傷荷包。如果要頻繁的搭車,可以買公車一日券,市公車可以隨意搭乘,較為划算。

銀閣寺在京都東北方的山麓,我們去的時候很不湊巧,著名的雙層亭閣正在大修,用鐵皮屋圍起來。但銀閣寺的楓葉已經轉紅,雖沒有紅遍,但深淺不衣的橙色赭色紅色錯落分布,與綠葉拼成錦織,別有一種繽紛之美。又因下著小雨,感覺更為鮮豔,寒天冷雨,倒成了一樁好事。

銀閣寺後面有一大片的杉木林,用高高的竹籬圍住,不能過去。密密種植的杉林兼有保持水土和經濟採伐之用。繞著京都盆地的山陵,多半種滿樹木,讓京都的空氣非常乾淨,不過這種山林當成背景很美,但也許就如舒國治所說,沒有什麼遊興可言,還是待在銀閣寺庭院裡就好。

中午時分,我們在一間尋常的食店吃午餐,裡頭的服務生是內蒙古人,所以點菜無礙。吃畢之後,老闆娘竟和我們說,李登輝以前在京都大學唸書時,亦曾常來這吃飯。如此不起眼的外觀竟也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古都稱謂還真不是浪得虛名。

銀閣寺不遠處即是著名的哲學之道,其終點即為南禪寺。哲學之道其實是一條沿著疏水的步道,疏水兩岸種滿櫻花,春天滿開的時候必然非常美麗。不過此時櫻樹疏落的幾片紅葉點綴於上,亦有一番情調。疏水兩岸的植物除櫻樹外,也有數株楓樹,以及夾在喬木中的杜鵑、山茶、繡球、十大功勞等,可以想見四季風情各有其迷人之處。

不過今天的哲學之道,早已不復沉思的功能,不獨往來的遊客多,兩邊還有許多販賣各式商品的店家,應當要改成「購物之道」可能比較貼近現狀。比如在半途上,看到一間頗有規模的民宅,外面許多人進進出出,待走進之後才知道是京都著名的吸油面紙品牌的分店,裡面有一個不小的庭院,可以隨意讓人進去參觀,還能在那裡喝咖啡。

走哲學之道並不是我的目的,我其實是要去在京都最重要的目的:泉屋博古館。泉屋博古館是住友財團的收藏,中國文物的收藏青銅器為主。住友是戰前的三大財閥之一,雖然戰後有解組,仍然財力雄厚,比如日本的三井住友銀行(三井則是另一個財閥)。泉屋博古館佔地雖大,但頗為隱密,外頭用一個庭院與綠籬跟馬路阻隔,尋常觀光客是根本不會進去這類日本私人的博物館,只有像我們這種帶有明確目的的才會專程跑進來。

果不其然,真的是人煙罕至。我剛買票的時候,才不過我一個人,後來才有幾個零零星星的人走進來。這間博物館的建築或陳設都很好,沒有多加利用總覺得有點可惜,也許財團不太在意這種開銷吧。

離開泉屋博古館,時間已晚。我們到南禪寺三門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要關門了。而且時間愈晚,天氣愈冷,雖然雨已經停了,寒風卻開始刺骨。趁著還有一點亮光,我們即由蹴上搭京都地鐵回飯店。

京都地鐵不太發達,因為京都是古都,不僅害怕不小心挖到古蹟的地基毀損古蹟,地底還有一堆考古的文物,跟西安洛陽頗為類似,隨便開工都可以挖到幾百上千年的古物,一下子從工程變成考古挖掘的現場,事情會變得很麻煩。所以地鐵的路線和長度都很有限,市內主要的大眾運輸還是以公車為主。

是日晚在飯店,可能是洗澡不注意,竟著涼了。鼻水流不停,頗麻煩,唯恐更加惡化,便趕緊地鋪床睡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