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大任新近出了一本《園林內外》,專事記載他蒔花植樹的紀錄,引起我極大興趣,遂掏錢購走。自序提及園林寫作(Horticultural Writing)在中文甚少,除去以醫藥知識為主的《本草綱目》一類,劉大任僅提了歐陽脩《洛陽牡丹記》及周瘦鵑的《拈花集》、《花木叢中》,也許有其他著作,還祈方家指教。但既曰「少」,即是可發展空間甚多。我猜想中國文人一直以來未以此為作文的主題,對植物的認知不足應為主因。歐洲自新一波海外擴張開始後,許多科學家及傳教士便銳意尋求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除了作科學分類研究外,最重要是帶回母國充實園林,頗有點像中國古代皇室宮苑搜羅各地名花的獵奇心態。如此熾盛的動力,自然讓歐洲人對植物的認識大有進展,也不難想見文學會以此為題,發展出一套蔚然可觀的「園林寫作」。中國文人寫作多是寓情於物,對植物本身反而不太著重,即便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是側重醫療,而非賞玩植物,所以迄今尚無大量著作罷!

我也是愛植物之人,可算是業餘的愛好者(gardener,我覺得這字對我太虛榮了)。雖不似劉大任已有廿年的「植齡」,也小有心得。來北藝之後,在校內打工得以接觸植事,積累許多珍貴經驗。台灣雖處亞熱帶地區,但植物四季榮枯更替,細心觀察仍然可見。這種不同於溫帶地區四季分明的情景,另有一番情趣。閱畢《園林內外》,禁不起手癢,也想紀錄一番。只是劉大任是真有院子可以實地操作,又兼其外語能力,得以提及植物學名源由逸事。我一來尚無真的親炙大地,只能在花盆中作文章;二來外語能力又遜,皆不識植物學名(現在才開始要學),較之劉文,必又遜許多,祇算得自娛而已。

巴西鳶尾(Neomarica gracilis

最初得種這種鳶尾,是一位已畢業的美術系學姊所相贈,由於這種鳶尾繁殖非常容易,不過三、四年光景,已經多了非常多盆。學名Neomarica gracilis的鳶尾一般以原產地命名為「巴西鳶尾」,也有人根據屬名稱「馬蝶巴西鳶尾」,《花花世界》一書則寫成「新馬里卡鳶尾」,譯名頗為混亂。

此花花型極美,三片白色梭形的苞片排列成三角放射狀,花芯處有藍色及褐色豹紋的花樣。然而此花花開的時間不到一日即謝,若置於日光直射處,約中午時分即委靡不振,日落前整朵花就枯萎卷縮成球。若要見其最精神的花姿,最好能早些起床。花朵生長的地方也極有趣,花苞是從一片較長的葉子中長出,有時葉子會垂至地面。花謝之後會有芽從側邊冒出,葉子因芽的重量垂至地面,以利新芽生根成長。我通常都將芽連花序處剪下,由於新芽已經發根,即可直接栽種。感覺跟水筆仔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花世界》將此花放在「外地來的植物」一篇。當然,無論從法國(此書原作者國籍)或台灣,這花都是不折不扣的外來種,但在法國得特地蓋溫室幫助此花過冬,在台灣則完全沒有這種顧慮,適應良好到宛如本土種。書中介紹此花「或稱為『使徒之花』,姿態細柔高度不超過六十公分,但他的花朵在傍晚時會散發出香味。」台灣氣候較熱,花朵尚來不及散發出香味即已枯萎,且若照料得宜,植株可高近一公尺。另書中要介紹的是另一品種「藍花新馬里卡鳶尾(藍花巴西鳶尾)」(Neomarica coerulea),較白花品種更大,我一直很想找到,但連花市也不常在賣,頗為嘆惋。上網尋找後,發現還有記為Macaé (Neomarica sp)的圖片,照此寫法似是一亞種,而Macaé為俗名。

Neomarica coerulea

Macaé (Neomarica sp)

前幾日至建國花市,見一鳶尾科植物,花色黃色,像極巴西鳶尾。上網查詢後才知此花學名Trimezia martinicensis,有人稱為「黃扇鳶尾」。然《花花世界》也提到這種植物,並很奇怪地放在「稀有的植物」篇章裡,依照屬名翻譯成「三瓣花」。蓋tri起首者有「三」的意思,Trimezia應是「使成三分」之意罷,係根據花形而取之名。此花近似巴西鳶尾而花色鮮黃,花也較小,有獨立花莖如射干,花開的時間僅一日。照此分類法,「黃扇鳶尾」與巴西鳶尾僅同科而不同屬。不過這種分法常有翻案可能,也許不一定準確。據說此種與巴西鳶尾一樣容易種植,希望假以時日,能見其子孫成群,現「數大便是美」的盛景。

後記:我在網路上找Trimezia屬的鳶尾花時,見到有人買Trimezia rupestris種子試種,發現與《花花世界》中的圖片非常相像。莫非書中有錯?還是花友弄錯?此一羅生門,還需有高手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