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台中的種種有近乎偏執的重視。自從台中市議會擱置古根漢美術館案,我突然發現台灣人對近利的重視,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古根漢美術館可不可以落腳台中,我已經不再奢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是台灣人狹窄視野的必然宿命,活在這種社會,我實在無力改變。

回去台中一次,我就對台中多了一些想法。台中應該可以這樣、可以那樣,身為台灣第三大城,人口逾百萬的都市,台中人還能再享有些什麼?我常常如此思索。前幾天無意找到一個專事關注古蹟與都市植被的部落格,綴集許多報紙報導,裡頭有壓倒性的比例是在討論台北的綠地與古蹟保存。隨著文章一篇篇瀏覽,我也開始想到台中市區中為數可觀的老建築。國定古蹟有國家出資保護,可是還有許多同樣承載歷史記憶,但缺乏法規保護的建物,他們一不小心,就會因為人民的無知與建商的貪婪而化作殘磚斷瓦。台北市文化局用公權力介入,趕在金錢利益與短視眼光破壞前緊急定為市定古蹟,避免城市的記憶遭受到無情的破壞。如此用心尚且不能全面保護台北市區內珍貴的歷史建築,更何況是對地區歷史建築幾乎不作為的台中市呢?

每次經過三民路、中正路等老城區的道路時,總能看到許多以前留下來的店面,上頭常有精緻的裝飾圖樣,卻因為年久失修而致蔓生枝葉,或遭店家以醜陋俗艷的店招覆蓋,心中不住惋惜。台中並不是漠視古蹟的都市,像閒置已久的二十號倉庫被改造城藝文展覽的場所,福音街上的柳原教堂也從半廢棄的建築重新成為兼具歷史與宗教價值的地區特色,而最近正在整修的前台中市役所更是要重回他往日的風采。或許在台中人的眼中,那些數十年屹立在彼的洗石子建築不過就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而已。商街建築也許不負有什麼重要的歷史地位,但他們卻是構築城市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台中忝稱有一百一十六年的建城歷史,但舊市區的老建物,大部分都是在日本大正年間市區改正計畫以後才蓋起來的,充其量也不過七、八十年的歷史,相信看過舊日台中的人大多仍健在。如果連七十年、甚至八十年歷史的建築我們都留不住,我們還要談論什麼文化,什麼長遠發展?

古根漢美術館讓台中人開始談論起藝術、談起文化,連我那對「藝術」諱莫如深的老爸都煞有其事地對薩哈‧哈蒂(Zaha Hadid所設計的美術館建築品頭論足。只是,畢爾包除了古根漢外,還有城區年代久遠的古蹟;台中有了古根漢,我們還能有什麼?除了古根漢,台中人可不可以自豪地對外來旅客說:「你看,我們除了古根漢,還有保存得當的歷史建築,我們的人文素養名副其實。」

期待那天,我可以身為一個台中人,如此驕傲地說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