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療養院日前被揭露將挪為捷運新莊線調度站,院內大部份建築、老樹都將夷為平地,蓋上「符合大眾利益」的捷運施設。

台灣人缺乏歷史觀,我一向如此認為。在台灣景氣一片大好的年代,土地是最值錢的貨物之一,大規模的土地變更、投資開發,使許多建在黃金地段上的古老建物,不敵龐大金錢誘惑,慘遭無情怪手摧毀。當時台灣人對「古蹟」毫無概念,看不到屋簷衡樑上的精美雕花,看不到閩南民家優雅的燕尾馬背,看不到店門繁複的翻模盾徽裝飾,只想著要搬進呆呆板板、沒有性格的公寓大樓,自覺現代新潮。當時的林本源花園尚在荒煙漫草之中,彰化孔廟仍半有頹圮,鹿港龍山寺戲臺護廊甚至被民宅佔用。時間遞嬗,好不容易台灣古蹟初見成效,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迭經歲月風霜洗禮的古老建築,也確實拯救了許多台灣珍貴的古蹟,但遺憾的是台灣民心依舊,大多數人仍愛象徵「先進」的高聳玻璃鋪面大樓,仍愛專供汽車行駛的黑色寬大柏油馬路,碰到「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古老建築時,當下第一個想法多還是拆掉蓋新樓,鮮有第二想者。無怪乎台北縣政府可以毫不猶豫地讓捷運公司徵收樂生療養院的土地,枉顧其上承載的悠長歷史,連帶一起的日式屋舍和蓊鬱大樹。

不知為何,經濟建設和古蹟保護在台灣竟像魚與熊掌一般不可兼得。觀諸世界上保存古蹟卓著的國家,幾乎都是經濟發達的已開發國家,足證古蹟保護可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甚至古蹟本身即是增加國家收入的一大利器。台灣的古蹟拉鋸戰往往是著眼於古蹟立足的土地利益,然而土地炒作對一國經濟發展究竟是助益還是戕害,在日本、台灣的泡沫經濟相繼破滅後,似乎已不言自明。誠如漢寶德教授所言:「…(古蹟)對經濟的發展並沒有任何的影響,只是減少土地投機者及市區開發者牟求暴利的機會而已。」

新莊市是否缺乏大片公有土地來容納捷運調度站,我不清楚。我情願這麼想,也許挑中樂生療養院的土地是台北縣萬不得已的下下之策。但當我看到台北縣文化局局長還不以為意地說會遷建院內一兩棟「重要建築」以茲紀念,並不感到任何愧疚或惋惜之感時,我相信台北縣政府的確過分輕視樂生療養院所代表的歷史價值及人文精神。除了療養院的建築是台灣十分珍貴的醫療歷史建物外,它更是台灣重大傳染疾病史的重要見證。台北縣政府捨古蹟而就捷運,就某種程度而言,也反映出台灣人距離像歐美日本那樣的先進國家國民的水平,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