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甫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興奮才要來。自從申奧成功後,中國大陸就一直沉浸在成為奧運主辦國的喜悅當中,北京也許更是吧。一個千年的歷史古都,中共治權的中心,東方文化的代表城市,終於敞開它塵封已久的大門,讓一個代表西方歷史、文化、甚至是商業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走進自家堂前。

《GQ》雜誌九月份國際中文版寫了北京的專題,不久前的《TIME》雜誌也寫到了北京。北京變得如此紅火,顯然跟申奧成功頗有關係,拜奧運之賜(或是更早以前?),北京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堆超乎想像的炫目建築。諸如像是把長方形折了幾折的中央電視台大樓,活像個大鳥巢的北京奧運體育館,比火星人飛行基地更新潮的北京機場擴建案,還不要忘記北京歌劇院那個浮在水上的大蛋殼,全然六本木翻版的SOHO街。這是大國首都的氣勢,更是共產中國的魄力。問題是,北京城是一個擁有千年建設的城市,如果不往郊區鄰縣蓋,哪來那麼多空地?果不其然,同上海一樣,為了這些簇新建設與美麗的公共設施,至少有兩百五十萬居民要遷移,數不清的老衚衕被夷為平地,舊日的「老北京」,就快要變成一個跟其他都市沒啥兩樣的地方了。

我並非不樂見北京有這樣的改變,只是對迅速消失的舊日北京感到可惜。北京作為元明清三代延續下來的皇都,有著數量眾多的皇室建築,理所當然成為古都最重要的資產。但真正構築北京面貌的,是分隔內外城的厚重城郭,細長曲折里弄衚衕,層層相連的灰色硬山屋簷…,好吧,也許還有惡臭難擋的公廁,一間合院十家子人的擁擠,而無論這些記憶是美好是糟糕,隨著怪手與推土機的喀嘰聲中,一切灰飛煙滅,城門與城牆更是在「建國」之後不久就遭拆除,徒剩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再不能記憶。北京還是北京,故宮天壇猶佇立在此,興許還有像上海石庫門一樣改裝成餐廳酒吧的「燈紅酒綠小衚衕」,以及被歐美人買下的僻靜合院被改裝成餐廳飯店俱樂部酒吧等,裝點在大片集合住宅、辦公大樓、公共建設之中,成為舊日皇都的標本,或僅供憑弔的紀念碑,終究沒入「國際化」的洪流當中,與其他大樓林立的城市無甚兩樣,也許跟台北,也無甚兩樣。

「北京,街頭真清氣(乾淨),治安又是好。北京兮(的)街路,橫兮、直兮,逐條(每條)總是正正直直、井井齊齊、無彎無蹺(轉)。又佫是(又)真清氣。連小街細巷,也無有甚物(什麼)字紙,無有甚物穢髒驚人。真像(像是)東長安街、西長安街……」這是日據時期一個台灣學者以閩南口語寫的遊歷北京的文章,篇中他對戰前北京的描寫令我驚豔,也許是心慕故國所致,它筆下的北京彷彿有點「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情調,天碧樹綠,屋舍儼然,讓人嚮往不已,與今日幾不可同日而語。以後的北京,又將是什麼樣子呢?恐怕只有中南海那些高官知道了。

2004/9/15於八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