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長江 水流殘月》還沒看完,感觸就已經深到不得不提筆來寫,多的是不由自主的喟嘆。

我這輩人在感嘆四、五十年對案發生的事,大有「少年不識愁滋味」之譏。如此隔閡而久遠的往事,豈是我們這輩台灣人可以了解的?但所謂久遠,也不過是四、五十年,即便兩岸世事變化之大,當年的歷史,還是深深的影響我們。看章詒和寫那段日子,那段「整風」的日子,如果毛澤東真的突然開了竅,就這麼整下去,讓中國生出多黨政治和監督機制,中國會是如今的模樣嗎?台灣會是如今的模樣嗎?當年的國民黨政府還能撐到讓民進黨輪替嗎?

歷史真的弔詭,如今來看,毛澤東當年整肅異己的反右鬥爭,讓國民黨在台灣的統制得以延續。即便兩相對照,共產黨是明刀明槍在幹,國民黨是暗著來,沒有那哪邊是比較好的。但正因為共產黨明刀明槍,國民黨就還有臉在國際上宣稱自己「民主自由」。如果毛澤東真的讓多黨政治在大陸成形,國民黨哪還有立足之地呢?但我私心以為,毛澤東打心裡不在乎台灣這塊小島,我也從未看過他戰前發表的文章中提到「我們一定要從日本手中拿回寶島台灣」之類的句子(但我看過他的文章很少就是了)。對他而言,蔣氏政權的威脅,還不及近在眼前民盟吧。毛澤東終究是帝王心理,而章伯鈞、羅隆基這些人,都一時糊塗,以為他會突然變成華盛頓。

而更加讓我喟嘆的是,章詒和的字字句句,中國共產黨仍堵之禁之,顧不得今日資訊流通有多方便,是姿態也好,是認真也好,許多程度上,文中那段不堪的過往,並沒有離我們遠去,只是如今的我們,早就沒有那股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熱血。

可惜了章伯鈞,姑且不論女兒的追憶有多少美化的成分,一字一句照抄的報導與文章,總是可以隱約透露當時的神情。如果中國真有政治家,就應當是他那種人,為了全國的福祉與發展,即令說出來的話已經威脅到自己的人身安危,也在所不惜。大陸我不知道,台灣政壇早就沒有這種人了,每個檯面上的人物,無不爾虞我詐、心機用盡,寧願賠上人民也要確保自己的前途。這幾年有誰敢賠上自己的前途、甚至甘冒民粹的怒吼,堅持自己認為真正裨益台灣未來的決策?遺憾的是,也許是醬缸文化的餘毒未清,兩岸似乎都無法容下真正政治家的存在,至少在台灣,我們向來都是在爛掉的蘋果堆中,翻找著稍微沒那麼爛的那一個。

中國成就不了民主,毛澤東的能耐讓中國迄今不能改變;台灣擁有了自由,卻不幸把民主機制奠基在仇恨之上,挪移不開。兩邊都不是章伯鈞的夢,而他的夢,到現在為止,也看不到什麼成真的可能。我們活在當下,對於這種大時代的抱負,也已經消亡,如果有誰說自己要以社稷國家為己任,是要被恥笑的。愛國心被視作一種落伍過時的思想,但民粹卻被政客包裝成捨我其誰的靈丹妙藥,兩岸皆然。有沒有可能再出一個章伯鈞或羅隆基?我想他們只是時代的偶然,尋常中國是出不了這種人物,至多就是蔣中正或毛澤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