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語,字,文 (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讀林語堂先生「談邱吉爾的英文」後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店,1966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店,1966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店,1966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局,1966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店,1966。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聯合報出現一篇「語言癌」的文章,不知是因為立場問題,有人頗不以為然,加以反駁。但相關之論,我覺得還是余光中早年一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最為精闢,而他文末提到,糾正西化中文之弊,並不是限制文學創作,只是希望中文發展,不會受到惡劣的西化影響。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到陳雲所寫「非物質」舊文,想到之前工作時一件瑣事。當時我剛換工作不久,被找去開會,有位年資甚久的同事,要將年底的展覽寫成計畫書申請文化部補助,但他東拼西湊,不知所以,竟將寺院壁畫當成「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夸夸其言,寫了數十張內容。我看了覺得不對,直言「壁畫是『物質文化遺產』,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內容有問題」,後來才改過。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侯吉諒有篇「書法老師教錯啦」,提及今日台灣書法教學時的幾個成見,包括要用宣紙寫字,入門要先學楷書,而且要從唐楷入門。他認為這種觀念很有問題,並一一駁斥。既然這些學書法的成見謬誤甚深,何以台灣的書法教育一直以來力行不悖?除了檢討之外,成因也很值得探究。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0 Sat 2014 00:18
  • 寫字

null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無聊的小觀察,起源於JUSTFONT BLOG裡「字體散步」的文章,主要是找尋台灣街頭舊日的手寫招牌。後來我發現,香港的老招牌,用的字體跟台灣大異其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USTFONT BLOG有篇「GB 18030 就在你身邊」一文,講中國規範之正體字已經「入侵」台灣,漸漸成為台灣慣用之字型。這種變化我也有發現,特別是電子產品。這種「入侵」我認為與美感偏好有關,華文世界近來愈來愈喜用黑體字,在不另外選用特定字型的情況下,預設的黑體字 (或是可供選擇的黑體字) 都是符合中國的GB18030標準。而台灣的平面設計通常對「字的寫法」這種事情通常是毫無所感,所以即便用到中國的標準,也不會感覺到任何奇怪之處。依循中國標準的正體字,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進入台灣人的生活當中。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李鍌 (原文連結)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有個「康熙字典體,不要再用了」的有趣網站,有人對台灣平面設計濫用康熙字典體感到不耐,用了這個溫和而略萌 (?也許是因為提供資訊的網友的特性有關) 的方式表達不滿。這個由中國設計師厲向晨設計的新字型 (感謝網友提供文章,這字體嚴格而論不算厲向晨設計,只能說是數位化) 顯然很投台灣所愛,不多久就一發不可收拾。康熙字典體雖是明體的一種,但嚴格來說要算美術字型,只適合用在大字標題,不適合用在內文小字。但我猜這種字型之所以大家愛用,大概是因為這種類似明體但有「手作感」的字型很適合如今喜愛「低調奢華」的台灣設計,又或者在追求明體的美感卻但又得符合老闆「要有設計過」無腦要求之間,康熙字典體成了折衷的辦法,因為他有種「手作感」,卻不至於像一般的設計字型那麼俗。只是再怎麼脫俗,用濫了就爛了,這就是台灣平面設計的現狀。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以前曾談論過兩岸翻譯名詞的差異,不喜對岸的翻譯與用辭,曾認為他們的翻譯問題在其中文,而非英文,我也猜想經過這麼幾年,如果中國大陸城市的地景都可以翻上幾翻,他們的翻譯水準,也該有類似的進步。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English Major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此計畫是為主體化的想像演練,透過否定修辭的動作,創造對當下時空多重敘事的能動性。並置的悖論揭露了敘事轉向的複雜性以探索疆界的觀念化過程,並製造新的動態以挪移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再度進入主體化的互文過程:『我們』與『陌生人』,以及標題(這不是一座台灣館)與背景(台灣館)所共譜的曖昧地帶。」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